助產士(Midwife)和 陪產士 (Doula),兩者不可混為一談。很多的新手爸媽在迎接小寶貝之際,興奮又緊張的心情可以理解,在此提供我在本地臨床多年的專業知識和觀察,願意分享給爸爸媽媽和家人們正確的觀念,減少遇到挫折和走迂迴路的機會。

在當地產檢和生產可以找助產士或家庭醫師或產科專科,選擇其一。如果您是BC 省的居民,三者都有政府醫療給付。

必須有四年正統助產的培訓,並且拿到本地助產士專業合格證書。不需要醫生轉介。助產士提供照護給健康並且低危險的孕婦,從懷孕的早期,待產和生產並且還有產後六週內母親與寶寶的產後護理。在待產活躍期(Active Labour)的時候,很多的助產士都會陪伴在產婦身邊(這也是大家把助產和陪產混為一談的原因),有些助產士還可提供家中生產(home birth)的服務。產後六週,媽媽和寶寶會回到自己原本所屬的家庭醫生。

有很多的家庭醫生有接生的服務,但是也有很多家庭醫生選擇不接生。如果發現懷孕時沒有家庭醫生或是所屬的家庭醫生不接生的話,可以至 walk-in clinic 請當班的醫生或是請家庭醫生轉介給有接生的家庭醫生、助產士或產科專科醫師。

顧名思義就是在產科受過特別的專業訓練,對於高危險妊娠或是孕婦併有複雜的健康狀況或是當孕婦或產婦在懷孕或待產過程中,出現比較高風險(high risk)的情況時,助產士和家庭醫生也會諮詢會診(Consultation)產科專科。專科醫生也接受低危險性的孕婦。

所有在大溫地區在產房工作的註冊護士,都必須在護理本科畢業並且在持有合格的註冊護士執照後,再接受政府認可的產科專科 的課程和訓練(目前本地由BCIT 提供此訓練課程並提供證明),才能成為在產房工作的註冊護士。在產婦待產時,目前當地醫療的規定是:一名產房專科註冊護士會在旁提供一對一或一對二的專業照護。這樣的照顧和中國台灣,一位護士對數位產婦的情形,是截然不同的。

提供產中及生產完後身心理的支持與陪伴,但不能提供與醫療相關的行為,也不能接生。目前由本地Douglas College提供兩天的課程,即可領取證書執業。收費自定,目前政府並不給付導樂的費用。目前有兩個醫療團隊(團隊中包括有接生的家庭醫生、助產士及陪產士)政府會給付部分的導樂服務費用: South Community Birthing Program (溫哥華地區) 和Community Birth Program-Jim Pattison Outpatient Care (素里地區)。

大家來到北美,都希望能吸取最新科學育兒的方法,但是不要丟了老舊過時的觀念,吸取的還是舊的老套作法或是充滿商業動機導向的說辭,這樣被蒙弊就得不償失了。建議選擇產前教育的教師是在當地臨床有踏實經驗的產科專科註冊護士,所以選擇合資格的產前教育授課教師極為重要。

Leave a reply